我们必须认知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贵的
同时在另一个方面,村上隆的观点又是对格雷厄姆的观点的有力补充。 格雷厄姆所理解的价值只是:难题解决。先试着回答第一个问题: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知识。 关于这段引文中提到的有关“安全”这个主题,我所知道的非常有限。 在日常生活中,我从小被告知防范一些常见的危险,比如触电,但这都是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出发,而不是设计者。 如何设计一个东西让它更具安全性,可以说,绝大多数人都不具备相关的知识,包括我在内。 不过,由于学习心理学专业的关系,我曾经在课堂上了解过一些“人因学”(匕爪肪仏咖)的知识,这门学科专门研究在工程和设计领域机器与人的相互关系和作用。 人因学强调,很多意外事故的起因,往往是由于人的疏忽或者失误,称为“人误”〔匕爪肪打⑴0,因此我的脑子中就有一个可能被夸大的观念,人误是造成危险和事故的第一主因,由于人误只能减少而无法消除,因此危险无法完全避免。等到最佳的时机出现,才能事半功倍。 这么说当然有道理。 但问题是,你可以容许自己等待多久来等一个好时机出现呢。 要知道,所有的等待都是有成本的。正如伟大的史怀哲所说:“人不能只为他自己而活。 我们必须认知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贵的,而我们和所有的生命是结合在一起的。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,但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“故事”。 但是长半衰期的事件就不一样,它的效益可以累积和叠加。我是一个思考者,我思考如何才能获得一种丰盈、独特、完整、自足的人生,思考如何才能摆脱内心的禁锢,以更勇敢、更开阔的方式去生活。 我推崇当代思想家苏珊.桑塔格的生活方式,她说她会思考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。 并且,我也明白在这个过程中,实践、表达和思考一样,占据着同等重要的位置,而写一本书,就是能同时承载三者的理想行动。 我希望在这本书里,展现了一些你原先未曾想到、未曾看到又殊为重要的东西,这些东西开始一点点撬动你头脑中某些坚固或者凝结已久的结构,使它们开始松动,并发生新的可能。
这种方法很简单,就是自己做出一个选择的同时,写下自己期望的结果,然后等待若干个月后,再用实际的结果与之前期望的结果相对照。 德鲁克认为,通过这种方法,人们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,同时也可以了解到“哪些工作是他们尤其不能胜任的”,从而确定他们“不具有优势和不能涉足的领域”。 在大学里待了九年,然后走出校园进入职场,我最大的感触是:读大学是人一生中试错成本最小的时期。体系优势的模式是什么。 我的优势在整个战略系统中该如何应用布高明的人能以害为利,化危机为转机;愚钝的人则不辨真伪,贪小利忘大害。 在过去卓越的逻辑思维只能靠个人在实践中慢慢磨炼出来的,需要投人大量的时间和走许多弯路才能渐渐培养定型,而且这种“自学成才”式的逻辑思维养成还往往是不规范和残缺不全的。 现在有了逻辑思维7级理论所提供的思维工具,人们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有一个飞跃式的质变。”可是有一次,我发现在这个解释之外,竟还有一个更“科学”的解释。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、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,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: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“我”带来的收益大小,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、情感层面的,也可以是身体、物质层面的,我称之为“收益值”;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,我称之为“收益半衰期”,半衰期长的事件,其影响会持续较久。例如把学生组织成一个个班级,然后按照班级来教学,是强调了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发展共性,但是也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。 统一的教材、统一的授课方式、统一的作息安排,可以在总体上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,但具体到每一个学生个体,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就受到了遏制。问题的提出,需要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,并通过问题将新、旧知识串联起来。这种方法就像把英文名家当成了自己的老师,并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针对性的反馈,并且这种反馈的质量非常高。获得技能也就意味着你拥有了改变世界的能力,哪怕一开始这种能力非常弱小。 不管我们想学或者正在学的是哪一个领域的知识,我们都可以想一想,如何不把它当成是一种静态的、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本里的东西,而是把它当成一种动态的、可运用的、可以用来完成某件事情的技能。一个方法是找一个与自己水平相当或略高于自己的“写作同伴”(口邮寶1时〉,在完成自己作品的初稿之后,首先从写作同伴那里获得专业的反馈意见,然后接着修改完善,两人便可以互相切磋共同进步。
这是水淼·Zblog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发布的文章,故有此标记(2020-06-08 06:36:39)